一九二九不出手

市气象专家说,冬至以后,北半球夜晚逐渐缩短,白天逐渐增长。冬至的到来,最重要的气象意义就是数九寒天的开始,也就是说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要来了。冬至也是一九的第一天,这是我国古代对寒冬的记时方法。我国民间将冬至后的 81 天划分为 9 个阶段,每一个阶段为 9 天。数九寒天历时近3个月,时间是很长的,从开始数九到九九,正是一个由冬寒到春暖的渐变过程。另外,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”的说法,这是因为“三九四九”前后,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,天气也最冷。因此,《九九歌》说“一九二九不出手 ,三九四九冰上走”。

河大文学院教授李国平说,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不少地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。冬至俗称“冬节”“长至节”“亚岁”等。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已经通过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。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,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。《汉书》中说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。”就是说过了冬至,白昼一天比一天长,阳气回升,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,也是一个吉日,应该庆贺。就这个层面来讲,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“冬天到了,春天还会远吗”与“冬至阳来复”倒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市民李昆顶说,小时候饺子在老家通许县被称作“扁食”,如果冬至这天不吃“扁食”,就有可能被冻掉耳朵。相传这是一个关于医圣张仲景的故事,说是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南阳老家时,见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,耳朵都被冻烂了,就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“祛寒娇耳汤”,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,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,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“娇耳”,吃一段时间后,患者的烂耳朵就好了。后来,人们称这种食物为“饺耳”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,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,以纪念张仲景治愈病人。

冬至后,阳气缓缓回升,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,也是夏病冬防、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。俗谚说:“今年冬令进补,明年三春打虎。”中医大夫娄琪认为,这个时节要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,富含脂肪、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包括肉类、蛋类、鱼类及豆制品等。要补充矿物质。中国人一般以“五谷为养、五果为助、五畜为益、五菜为充”,只要不偏食,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、铁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。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根部带皮的蔬菜,这类蔬菜生长在土壤里,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。冬季气候干燥,人们常有鼻干舌燥、皮肤干裂等症状,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。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、蛋、乳中,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。

在寒冷的冬至时节,受新陈代谢加快影响,人会胃口大开,吃下更多的食物。这个时候要想保持良好身材,运动是很有必要的。国家级健身教练陈启亮说,此时的运动要遵循两个原则:一是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,避免大汗淋漓的高强度运动,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,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。二是选择恰当的运动时间,时间自由度大的锻炼者可将晨练安排在7时至9时,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则可在6时至7时进行适度锻炼。
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